今天的案例来自一个30岁大龄女生的真实职场经历。
七年前,当头顶重点大学光环的小史开始踏入社会找寻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时,她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一份可有可无的文秘工作,会将她的人生跑道彻底带偏。
那是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国企,在父母和朋友眼中,它正规、稳定、有前景,是一家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公司。事实上,凭借二十余年的运营历史和中规中矩的发展策略,它也确实在业界积累了一些名气,但名气背后,由于缺少市场核心产品,又处于传统制造业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它其实一直都在走下坡路。“这是我在工作近两年后才认清的事实,也是从这时起,我开始变得迷茫了。”
在小史的设想中,她对未来有着无比美好的憧憬:从文秘做起,踏实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习,多思考,将来升任办公室主任,进而成为公司负责人,独当一面。领导安排的事她都尽力做到最好,没有安排的事,她也事事留心,任劳任怨。她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在一家逐渐失去活力和竞争力的公司,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多困难。
“从10年9月一直到12年4月,我一直在本本分分做着自己的工作,办公设备维护、小故障处理,办公用品购买,与其他单位一些小业务账款结算,处理领导交办的各种文件……”杂七杂八的活儿,是她的,不是她的,她都一股脑揽下来,一件一件做,有条不紊。
她开始觉察出异样是在12年6月,平时与她相处比较融洽的一位上司在一次饭局后告诉她,她应该有更好的发展,目前这家公司,很难给她想要的机遇和平台。“这次谈话后不久,那位上司就辞职了,接下来两个月中,又陆续有人从办公室离开。”直到此时,小史才预感到,公司正在经历巨大震荡,能不能保住饭碗都成问题,更别提升职加薪了。
怎么办,要不要辞职?她内心的煎熬开始了。
倘若辞职,不但过去两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连她在公司用心经营起来的人脉,也有可能就此断裂;但如果留下来,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她的工作还是不会有任何起色,像一潭死水,掀不起一点涟漪。
她为此征求了身边很多人的意见。父母和长辈都劝她留下来,理由是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公司还不至于破产倒闭,“既然工作强度不大,每月还能拿一份稳定工资,何乐不为?”不少朋友却劝她离开,外面工作机会那么多,干嘛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且还是一棵歪脖子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令她十分糟心,“辞职以后干嘛去呢,如果还是要做文秘,岂不是又要从头做起?可除了文秘,自己又能做什么?”
她思前想后,斟酌了又斟酌,始终没有拿定注意。时间就在她痛苦又迷惘的挣扎中一天天拖了下来,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当初对于这份工作的信心和激情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应付差事的烦恼和不知所终的茫然。
时间来到了14年底,此时她所在的公司已经发展到穷途末路,不得不通过大幅裁员来节约成本以维持苟延残喘的命脉。15年初,在公司的又一次裁员中,小史无可避免地被裁掉了。
“如坠冰窟。”她如此形容那天她抱着文件夹走出公司大门时的感受。
效力了四年多的公司,“大厦将颓”之际,说翻脸就翻脸,一点不讲情面。一拖再拖的工作,非但没给小史带来新的转机,反而使她深陷失业的泥淖。残酷的事实像一把铁铸的戒尺,狠狠地给了她一个教训,也激起了她消沉已久的斗志。
她决定转行。
虽然出身文秘专业,但凭借不错的外在形象和亲和力,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份纸品加工公司的销售工作。
可能受是上一份工作的影响,小史拼命想在这份销售工作中证明自己。“入职以后,我几乎每天都加班,从来没在晚上十一点之前回过家。”SPA系统订单分析、客户跟踪、物流跟踪,每一个销售环节她都尽心竭力。然而欲速不达,由于缺乏系统的营销训练,销售意识薄弱,又性格腼腆,对客户群维护不善,她虽付出了几倍的努力,却收效甚微。而巨大的销售压力像山一样,压迫着她每一根神经末梢。“每月底看到自己那点可怜的业绩,就很想大哭一场。”
焦头烂额的忙碌始终没有换来对等的回报,她开始有点泄气了,此时距她入职这份销售工作已有半年。“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自己适不适合干销售?”
在外人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身在其中的小史,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这一拖又是大半年,直到16年7月,我才下定决心辞职。”
这回辞职后,小史回了一趟老家,但因不堪父母催婚的压力,“在家仅呆了一个半月,就又出来找工作了。”
此次求职,小史变得谨慎多了,她“认真对过往的生活、工作经历做了一个总结,觉得还是文员类的工作比较适合自己。”
她这次找的工作是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助理,负责办公室日常的行政后勤,和公司股东联络沟通,上传下达,还兼任一部分公司活动和会务工作。
刚开始,小史没觉得这份工作有什么不好,“感觉又干回了老本行,工资待遇也还不错。可是17年春节过来后,我的思维变得复杂起来了。”
因为公司对她没有明确的部门和岗位定位,常常是领导让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这让她感到很烦恼。“我认为这样不妥,但公司目前就是这个现状,我不知道如何改变;我希望接触更多人,能自由支配时间,目前的状态让我感觉到一种危机,就像温水煮青蛙。”
“我该怎么办,我已经吃够了‘拖下去’的亏,再这样拖下去,我这辈子就完了。”
带着对目前工作的隐忧和对未来的企盼,今年3月中旬,小史通过网络找到了我们。“想给自己做一个清晰的、具体可行的职业规划。”她希望通过三到五年时间,成为一个像董明珠一样的职场女强人,而不是在公司里做一颗毫不起眼的螺丝钉。
经过前期反复沟通和多种量表交叉测评,我发现小史身上最突出的一点在于她拥有卓越的职场软技能,而硬技能相对匮乏。
在小史近7年的职场历程中,她的工作职能始终围绕着文员、秘书、助理等行政方向变更,尽管有过一段时间的销售经历,但并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力。这七年当中,她积累了不错的会务组织、访谈协调、方案撰写、人际沟通等能力,但工作面广而不精,缺少专业性,尤其缺乏对某项工作技能的学习打磨,硬技能积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对她的跃迁式发展极为不利。
综合分析下来,我认为解决小史目前职业困境的关键在于:帮她更清晰地了解自我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在清晰的自我认知基础之上整合她一切可迁移技能,挖掘她的核心竞争力,助她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继而围绕这一定位,设计出一条具体可行的职场发展通道,使她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性格类型上,小史属于ISTJ型人格,做事小心、有条理,逻辑性强,讲求实际;满意的工作是技术性的工作,能生产一种实实在在的产品或由条例提供的一种周详服务;经过进一步沟通澄清,我判断出常规型是小史的职业倾向主导剖面,是内在的职业潜能,无论从事办公行政事务,还是会员管理工作均能发挥常规型,而社会型、实际型为小史的潜能次剖面,这一点从她闲暇时喜欢看成功人士传记、关心国家重大新闻和社会热点的兴趣度上不难看出。在职业价值观的评析环节,小史明确表示希望工作单位能提供较好的受教育机会,工资福利反在其次。我告诉小史,受教育机会可分为在岗学习和离岗学习,我认为在岗学习更适合她目前的状况。
在对小史的知识结构、可迁移技能以及核心竞争力进行盘点和深入分析后,我们最终确定了她转行的方向和切入点,即以金融、地产、旅游、电子商务或互联网+等行业的市场营销为发展方向,以市场专员(活动执行)为切入点,逐步向市场策划-品牌推广-市场总监过渡发展。小史对这一发展方向表示了明确认可。
明确发展方向后,根据小史目前已经具备的综合能力,我与她共同制定了下一步详细的知识储备方案和行动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储备,为求职应聘奠基
做完咨询后的第一周,根据我的建议,小史向公司上司坦诚了自己打算离职的想法。“本以为他多少回劝我几句,没想到他十分支持我的意愿,还给我推荐了一家地产公司,让我去试试。”
小史并没有依据领导的推荐贸然前去应聘,她很清楚,“我对这个行业还一无所知,去了也是白去。”
她接下来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完成了《市场营销与策划》《写给中国经理人的市场营销学》等一系列营销类书籍的阅读,还从网上Down了一些讲座视频,反复地看。可能是意识到接下来已经没有退路,她每一步都走得很认真。“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我都仔细做了笔记,还专门去找做这类型工作的同学取经。”
四月中旬,她告诉我说打算投简历找工作了,我帮她优化了简历,并与她进行了两次模拟面试,纠正了她在面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小毛病。
她在四月的最后一周共投出近60份简历,收到8个面试邀请,并最终拿到5个offer。她很开心,“我做梦也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公司愿意用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人。”
第二阶段:厉兵秣马,成为合格的市场专员
小史选择了一家广告公司的营销活动专员作为转行后的起点,但新工作的进展并不如她想象的那般顺利。
入职不到一个月,小史就惊恐地意识到,“自己沦为了一个打杂的”。
原来,她所在的公司主要业务之一就是承接各类商演、路演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往往伴随着诸如易拉宝、展板等宣传物料的制作、搬运,作为活动专员,小史需要不断跟着团队辗转腾挪,筹备各种活动所需物资,并配合活动执行。这与她心目中的工作方向大相径庭。
她在微信上向我抱怨,“营销专员难道不是应该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客户需求、定位,然后撰写完美的活动方案吗,怎么成了纯粹的体力劳动?”
对工作内容定义偏差,我早已料到。她缺乏足够的职业探索,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固有的工作思维,从一层不变的办公室环境一下切换到需要忙进忙出的营销公司,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那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吗?”我问她。
她过了几分钟才回复我:“我刚刚仔细想了一下,好像……还蛮喜欢的,至少比文员工作有意思多了。”
“如果让你整日坐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写方案,不是又做回文员了吗?”
“老师,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知道了。”
小史逐渐适应了广告公司的工作节奏,适应过程中,她卓越的协调组织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让她在执行公司各类大小活动时如鱼得水,总能既兼顾项目方的推广需求,又无损公司利益,这使她的工作逐渐有了起色,她也从中收获了工作价值认同,越做越开心。
从她不断更新的朋友圈里,我常常看到她和同事在工作现场的自拍,整个人看上去容光焕发,和刚找到我们做咨询时了无意趣的模样判若两人。
第三阶段:在岗学习,化茧成蝶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小史并没有在工作的舒适区内停滞不前,而是根据我与她共同制定的行动方案,深入地在岗学习。除了书本知识的积累,她还利用自身出色的访谈能力,拜访了很多业界大咖、前辈,努力将自己锻造为营销界的行家里手。
回报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17年8月至10月底,她的喜报一个又一个传来:
“老师,老板给我加薪啦,整整涨了2000千块。找您职业规划咨询大概是我这辈子最高性价比的投资了~”
“老板对我很信任,昨天让我和主管共同对某品牌进行产品定位和活动策划了~”
“老师晚上好,我下个月要出差去韩国了,天知道我有多想去韩国看看!”
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一天到底还是来了。是她运气好吗?并不见得。
她走过很多弯路:
大学盲目选择了文秘专业,毕业后又不慎选错平台,一份鸡肋的文秘工作一拖再拖,以致落得个被裁员的下场。
失去第一份工作后,罔顾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挑战销售工作,艰辛尝尽,不得其法,终于含恨离场;
重操旧业,重蹈覆辙,温水煮青蛙的助理工作,几乎毁掉她职业生涯下半程……
她唯一做过的正确选择,就是在她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之时,及时止损,选择了一份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工作。
本期咨询案例| 李女士
个人职业困惑描述:1、行业大环境不好,该转型还是改行?2、在当前公司个人发展进入瓶颈期——收入提升难,晋升空间小3、需要明确个人职业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 ···[了解案例详情]
下一篇:心理学硕士:我可能学了一个假专业